加急见刊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操作技巧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8-18 09:00:02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益是个人对某一事物、某一活动或人为的对象,产生的正向、有选择的态度和情绪。人们一旦对某事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实践、求知,并在探索、实践、求知中产生愉悦的情感和体验。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高等专科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己热爱学习的目的?

一、整合教材,趣味先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章节次序一般为:计算机基础、WindowsXP操作系统、网络基础、Word、Excel电子表格、多媒体软件应用、PowerPoint幻灯片。这种次序,对于有更多文化基础的学生来说,可能是更合理的安排,但是对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开始时比较困难。

若按顺序进行教学,一开始就是理论,概念,如电脑的发展历史,特征,应用,分类,系统组成,进制等,等等,结果往往是老师辛辛苦苦,洋洋洒洒地讲三四个星期,学生却一头雾水,既费时又费时。老师向学生抛出大段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概念、新名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反感。

技术性学校考试一般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教什么内容考什么内容,这给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材整合后,老师应该首先从Word开始,因为它生动、直观、感性,只要学生会打字,就容易入门。Word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接触的硬件,软件都自觉提出并强调,因为学生要存储自己的文件,自然学会了创建文件、文件夹等。对Word的学习感兴趣后,学生们会更轻松地重新学习计算机基础和Windows操作系统。此外,由于学习单词输入速度慢、指法错误等问题,在以后的指法教学和输入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动机。

二,任务驱动,实践先行。

过去的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先说,学生先练,而技校生基础差,没耐心听课,结果老师讲得很好,学生们却在底下苦口婆心地说,一句话都没有。因为我们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每一门课的主要内容设计为小实验,并把知识分解为几个小任务,先由学生练习,再做小结。比方说,学生学习Word,老师就学会了“字的格式”,老师给出排版效果,让学生模仿排版,如遇不了解,学生会主动翻阅书籍或向老师请教,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全发挥他们好奇、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最主要特征。

理论联系实际,切合生活。

每一件事都会优先考虑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积极地探索,显示出心驰神往。如果学生对某一课题感兴趣,就会不断地专心钻研,以提高学习效果。

老师在讲授Word应用知识时,要尽可能地与内容中所用到的事例密切相关,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例如说词和段落的格式时,我要求学生先写一封家书,进行排版,然后将其打印出来;在讲到插图的时候,要求学生做一篇课堂通讯录,通过制作一张教师节卡片、中秋卡片等,因为学电脑应用基础的学生都是刚进大学的新生。这方面的内容与他们密切相关,他们既熟悉,又能学,会学得多。

丰富课外活动,同步竞赛。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学好技能,并适时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在竞赛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兴趣,同时也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学字输入、打打字比赛、学Word电子报比赛、设计贺卡比赛等等。

五是认真考核,考究激励。

测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其知识水平和能力状态,还能作为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因为中专的考试通常是任课教师自己出问题自己打分,所以很多老师对考试不太严格,上了什么考什么,导致学生考试不太重视,甚至很随便。

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考试的严格程度不可忽略,只有老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所以在对待考试时,教师应做到:(1)认真命题。(2)考试形式多种多样:笔试与机试同时进行,段考成绩=40%+考试成绩=60%;期考成绩=笔试+50%+机式试+50%。(3)考据和期末考试的双轨结合:即,期末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一级的考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最终成绩=平时×10%段考×30%+期考×50%+10%的分段考试。为取得高分,为了获得一份国家认可的证书,许多学生自愿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因为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并非由老师出题,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格外用心,格外主动,而且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充分调动。

总而言之,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非常有创造力的课程,教师若按照传统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先说后练的方法,常常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好强等特点,注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今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