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基础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8-18 09:00:02

在新的世纪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必修课程,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成为职业中教的目标之一,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今天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过去的教师在讲台上充当“主角”的现象,或者是在理论课上,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基本理论知识,或者实习老师示范,学生依样画葫芦。因为职高生的总体素质并不高,他们有别于普通高中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较低,且自主性较差,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学生课堂兴趣下降,能力形成迟缓,对知识点消化和吸收不良;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而且,在考试中往往只重视重点教学,不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培养,这种情况常常使学生们陷入了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但是学好以后还是不会“用”的尴尬境地;老师不愿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只根据教学大纲及自己备课草稿的内容传授知识,很难理解那些对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很少知道,教学内容往往是十万八千里之外,同学们普遍觉得课堂枯燥、无聊无趣,提不起课来,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又会使学生自动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这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多数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的学习兴趣不大,教书育人……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基础,职中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这种持续保持的教学模式,对向社会各个岗位输送合格人才不利,不利于学生终生发展。

二、提高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采取多维互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清醒的认识,计算机应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课程,要理论联系实际,毕业后直接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角色入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学生使用各种自主性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如网络搜索、多媒体视频、同学之间的互动讨论等,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规律、各种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操作要领以及一些简单编程的技巧。教师要善于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式、发问式等方法提出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吝惜地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表现,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讨论、网上搜寻、主动提问等方式,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探究精神,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2.以教师的个性魅力影响学生。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老师要提前到教室上课,并能说一些课外笑话,以诙谐、哲理的语言烘托教学气氛,使学生对电脑老师都爱不释手,透过师生之间,师生间的多维互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心灵的距离;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教师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个性魅力,提高他们对自己课程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共鸣和学生听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创新,注重实践。教员应引导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自觉利用课堂实践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老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各层次学生一视同仁。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在讲课中不可重复,要随时激发学生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都能跟得上自己的思路,学得精讲精练,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巩固。例如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中的文字编辑方法,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动画效果设计等关键内容,老师们要对此说得透彻,通过询问,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特别是Word对某一段文字的编辑方法,要讲到位,包括对字体、字体设置方法、段落排版、页面设置、文件打印等操作方法都要让学生领悟和运用,从而保证了本节课教学的有效性。

4.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实际应用,注重教学任务的生活化,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学习VB的程序设计,老师要学生到机房去,一边讲理论,一边让学生在电脑上及时操作,通过查阅有关材料,拓展课外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在端正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前提下,全面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并通过学习实践,实现每一位学生都适用的目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正确的、合适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渐形成完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让教师和学生尽情地在课堂上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最后成功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