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APEC新议题的最新进展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8-21 09:00:02

近几年,尤其是在APEC会议之后,在APEC议程上,安全议题、能源问题、气候变化、反腐等新的议题被纳入APEC议程。派生出的新课题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它不仅对组织的性质、发展方向、内部运行机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严重地冲击了APEC既定的发展进程。这些都体现了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诸多新挑战。在APEC新议题上,中国一直持积极合作态度。但是,我们认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应该以经济合作为主题,特别是APEC新议题的引进,不能冲淡地区经济合作的主题,在引进新课题时,不能盲目引进,而要先把落实以前的承诺摆在最前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保持APEC作为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

APEC新主题介绍。

经合组织(APEC),从本源上说,就是调整亚太区域内部经济关系的合作机制,自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专业化的基本特点,因此头十年来一直坚持“不要讨论政治安全问题”的原则。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议题和各经济体成员的政策推动,APEC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地区的政治、安全问题和快速反应上。APEC新议题,是指除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三大原创性议题外,那些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合作议题,其中尤以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其重点是金融安全合作、支持WTO多哈发展议程、反恐合作、卫生安全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知识产权、防灾合作、反腐败合作、文化合作、气候变化合作等(见表1)。

实质上,APEC新议题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反映出APEC全体成员对地区安全利益的共同关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成员国自身的战略思考。正如APEC安全机制的主要倡议者一样,美国长期以来对APEC的安全功能承担责任,而这又是其亚太安全战略的补充,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亚太安全问题的一种战略安排,是美国积极推进亚太“安全共同体”构想的重要一步。在APEC逐步向机制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安全和自身安全、公共利益和个别利益的相互掺杂是APEC安全议题衍生和发展的深层次政治背景。

由于APEC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由于其它国际组织所暴露出的问题,使得我们必须分析APEC正在扩大的新议题,进而考虑APEC的未来发展。

APEC新议题的最新进展。

综观近几年APEC议题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APEC会议上占据了主要议事日程,在APEC会议上占据了很大比重。另外一大主题是气候变化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当前正在兴起的低碳经济。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APEC成员国之间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产生了严重分歧。就这一点而言,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1998年APEC与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的APEC将进入整合十年,暂时不接纳新成员,此后,APEC进入了调整时期。这段时间里,APEC在新的合作议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受金融危机影响,APEC十分重视金融安全问题,并将经济安全问题列入议程;由于金融危机,APEC许多成员国内部出现社会动荡,一九九九年的奥克兰会议上,APEC以外长非正式会议的形式讨论东帝汶局势,为APEC讨论政治安全问题开辟了一个先例,随后,APEC安全问题的大量派生也在酝酿之中。

从2001年到现在,可谓是APEC新的话题不断扩大的阶段。911恐怖袭击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APEC在其后举行的上海峰会上,就恐怖主义事件和国际反恐问题进行了非正式讨论,会议通过外长早餐会和领导人午餐会,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宣言》。

在2002年,这次峰会再次发表了更加具体的声明,并在会议结束后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强调APEC应当采取实际措施,包括支持美国提出的“APEC地区贸易安全”计划。

在2003年SARS爆发之后,APEC又把流行病和生化恐怖联系在一起,进而扩大到诸如贸易安全、金融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个人安全等多个领域。

《2004年禽流感》,2004年印度洋海啸主题,能源安全问题,2005年飓风,台风等环境安全议题,如2008年初的雪灾、汶川大地震、2009年中国台湾爆发的莫拉克风灾等,都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降低灾害风险,亚太区域灾害协调和管理成为人类安全问题的关键。

2007年12月3日-15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来自192个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和176个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的1.1万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终于艰难地达成“巴厘岛路线图”,以取代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而气候变化成为APEC会议新议题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自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APEC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追踪和应对,积极呼吁各成员国采取适当措施,应对危机带来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