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APEC新议题的影响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8-21 09:00:02

APEC的新课题不仅对APEC的发展过程和其自身的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的区域合作政策和对外事务都造成一定的冲击。到目前为止,作为APEC重要基础的“茂物目标”(FreeandOpenTradeandInvestment),2010年是评估该公司是否达标的一年。因此,有必要分析茂物目标对APEC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茂物目标所带来的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过去的APEC政策,确保茂物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一)新专题对APEC发展进程的影响。

新增加的合作议题是任何国际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说,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是由其职能和掌握的资源决定的,从提出新议题、运作到最后解决。因此,对APEC来说,新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实质问题,关键在于它将带来何种影响。

APEC从1989年成立至2010年,历经了20年,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1989-1992),迅速发展阶段(1993-1997),调整阶段(1998-2000)和新的主题(2001年至今)。

近几年,APEC的主要议题占据了APEC会议的主要议程,三个传统议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促进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进程相对缓慢,由于APEC成员国所关心的经济技术合作进展较慢,部分成员对茂物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产生了信心危机,因此,对于APEC的发展过程,这或许是新的主题更为重要。

(二)新课题对APEC运作机制的影响。

在APEC的发展过程中,新的课题不仅影响着APEC的内部运行机制,而且影响到其内部运行。APEC的发展以其独特的“APEC模式”,有别于其它地区经济集团的合作方式,是在考虑各国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一种开放、灵活、资源和渐进的方式来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过程和速度。““APEC模式”将经受严峻考验,APEC第三次部长级会议于1991年达成一致,坚持多元化、互利性、开放原则,一九九三年在西雅图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APEC成员国再次重申了上述共识,并且从那时起,上述原则得到了各方的严格遵守。随着APEC日益增多,关于安全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APEC忽略了其自身的组织承载能力和组织功能特征,这些新话题对APEC原有的运作机制造成了冲击,使人们对APEC的组织性、运行机制、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存在争议。

就组织性而言,APEC是一种调整亚太区域经济关系的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就已确立了专业化、职业化、职业化、职业化、职业化等基本特征。不过,随着新的议题越来越多,APEC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地区的政治、安全问题和快速反应上。虽然我们相信APEC新议题可能不断涌现,但仍需设定一个门槛,并处理好新议题与传统议题的关系,毕竟,APEC目前仍是一种经济合作性质的区域性组织。在新的议题上,如果不加节制地进行合作,它的基本特点可能需要改变。

总而言之,在当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许多国际组织必须进行理性反思,新议题增加、改革呼声日益高涨、茂物目标准备评估时,有必要作一些思考。由于APEC仍是一种国际性的论坛组织,经过20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不同于其它区域合作组织的特点,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运作模式和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其作用不可低估。APEC是目前该地区唯一的领导人交换平台,单边行到计划和多边行动计划在各成员国中稳步推进,APEC得以维持并继续扩大,在亚太地区,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达成一定的共识,这是本组织在亚太地区的最大贡献。

在APEC新议题上,中国一直持积极合作态度。但是,我们认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应该以经济合作为主题,特别是APEC新议题的引进,不能冲淡地区经济合作的主题,在引进新课题时,不能盲目引进,而要先把落实以前的承诺摆在最前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保持APEC作为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

在如何处理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这两个问题上,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APEC在釜山非正式会议上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打击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长期斗争。我们支持亚太经合组织根据维护亚太地区经贸安全的现实需要,在反恐领域开展必要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有关合作应相互支持、补充,但不要干涉和淡化经济合作这一主题,更要顾及各方关切,妥善处理有关敏感问题。在对待业已达成共识、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方面,胡锦涛指出:“我们首先要落实先前的承诺,坚定不移地推进茂物目标的实现。要适应世界和地区经济环境的变化,开展减灾、卫生、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合作,探索扩大经贸投资合作渠道新领域。要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不为的原则,保持亚太经合组织的特色与效率。”

在2007年举行的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就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经营网络”的建议,建立亚太地区成员在森林恢复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政策对话、人员培训等活动的平台,共同推动亚太地区森林恢复与发展,扩大碳汇缓解气候变化。为了响应“亚太经合组织防灾救灾”的号召,2008年中国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灾害应对合作基本原则》,这对促进APEC在这方面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总而言之,中国积极参与APEC新议题,扩大了与APEC成员国的合作领域,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与APEC成员国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我国对于APEC应坚持以经济合作为主体的立场,对APEC保持经济合作方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