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国缺乏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8-21 09:00:02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其经济和贸易活动日益受到全球关注。但是,外国媒体在中国的经济政策、贸易手段、企业活动、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客观的、片面性的、不偏不倚、甚至歪曲的报道与评论,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造成损害,我国商务媒体的国际话语权过弱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中国传媒缺乏国际话语权。

讲话的权利就是说话的权利。商业媒介的国际话语权,是指人们就国际商业活动、行为和现象发表言论的权利。这一话语权,可以进一步被引申为所有人对国际商事作出的决定、解释、评述。它的主要内容有:发布商业新闻资讯、把握国际商务舆论导向、进行国际商务综合分析评论等等。

中国是商业媒介国际话语权的弱者。《财富》杂志是公布中国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美国《福布斯》杂志。该杂志评价中国和世界上最富盛名,对中国和世界进行了一次大型商业并购。对中国做生意的事,外国媒体评价中国的成就与不足,任凭外国人品头论足,同属“世界工厂”,英国的“世界工厂”被称为扩散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的“世界工厂”,被贬损为污染环境的源头。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虽然不能说西方国家媒体对中国商业的报道和评论是不公正的,不客观的,但是很多外国媒体的报道歪曲事实,危言耸听。例如在中国的“经济威胁论”中,似乎中国已经成为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中国经济主要是通过残酷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实现增长?他说:“中国对资源的渴望榨取全世界,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参见葛艺豪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发表的4月11日文章《关于中国经济的5个误解》等;德国《商报》2009年9月22日发表的《中国新报》一文,我们与非洲的经济合作也被明目张胆地称之为新殖民主义在掠夺资源,称在欧洲等地的投资为全球新扩张。这些谬论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不足,缺乏中国商界的声音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却常常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与认识与理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自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穷国、落后、发展到了经济强国。中国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回首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各国货币贬值,银根紧缩,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复苏的重要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扩大内需,保增长”首次企稳回升,大大增强了“全球经济稳定和复苏信心”。但中国在对世界作出贡献的同时,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连续15年,中国是世界反倾销措施最大的受害者,中国产品成为外国贸易救济调查的焦点,也是美欧日召回、通报的主要对象。

二、国际社会缺乏中国的声音。

(一)中国缺乏世界级的新闻媒体。

中国商业媒体的声音在国际上之所以弱,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全球媒体的主要资源,控制着全世界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和网站。单从网络媒体来看,我国工信部公布的互联网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网站数量达到323万个,年增长12.3%。在这些领域中,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都是市场规模的逐年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12月,我国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达到2亿3千3百万,全年新增1亿2千万。尽管中国的网民数量居全球首位,但全球互连网络的信息量90%是由美国发起的,也是网络访问量最多的100个网站中,有94个位于美国,其中超过60%的互联网主机和用户来自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拥有“话语霸权”。

除新华社、中新社、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CCTV9)、《人民日报》等媒体外,但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法国24小时国际新闻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本NHKWorldTV今天的俄罗斯,与《读卖新闻》、《纽约时报》、《太阳报》相比,仍有一段距离。尤其在报道报道、业务结构、人力资源、落地覆盖面、资金和技术保障等重要指标上,中国仍有较大差距。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8年,全国有9549种期刊,共有报刊1943种。我国报刊出口品种46098种,种子品种92.05万册,218.13万美元,报纸出口量902种,56.35万份,138.53万美元,较2007年大幅下降。同一时期,引进期刊53759种,数量448.86万册,13290.74万美元;报纸进口1121种次,2566.03万份,2615.42万美元,与2007年相比,无论种次、数量和数额均大幅上升。(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概况》

人们应该意识到,当全世界都在欣赏“中国制造”的时候,中国报纸、期刊的进口册/份数是出口的4倍多,金额是十几倍;此外,中国音像产品、电子出版物进口量也是出口额的十几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播是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媒体向弱势传播,许多重要报道的解释权由美国主导,对发展中国家的受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外语商务媒体。

在对外交流中,语言是一个障碍。汉语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远远不及英语、法语。就世界媒介格局而言,英语占了80%,汉语只占总数的5%。因特网上的英文信息占到了93%,所有网页中的81%都使用英语,其中大多数来自美国。

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力发展外语媒体,如:BeijingToday(周报)、《中国日报》、《中国商业周刊》、《人民日报》、《中国商业周刊》(英文)、GlobeTimes(环球英文日报),ChinaEconomist(学术期刊),《人民日报》增加了英文版;新华社为欧洲地区提供英文视频;原英语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频道还开设了阿拉伯语和俄语频道;《中国外经贸》英文月刊等。但这些媒体的内容大多是综合性的,在经贸方面的内容并不多,还没有成为专业的外语商务媒体,发行范围和影响也还不大。这一年,中国政府计划为媒体捐赠450亿美元,加强对外宣传,但也主要是综合性的中文媒体。

掌握着全球媒体资源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控着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站等的主导地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必须承认中国在商业媒体的国际话语权中处于弱势地位,声音小,传播范围有限,中国的观点难以为别国观众所接受,对世界没有什么影响。对于今天中国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用外语说话。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