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国商务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8-21 09:00:02

(一)充分利用新闻资源,积极发声。

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商务新闻资源也日益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和关注。为此,我国应对商务新闻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要在资源协同、开发可持续、价值延伸、媒介可信度等方面开创新局面。对国际商务传媒的话语权,必须坚持以事实说话,在媒体内容上,要立足受众需求,主动、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向国内外媒体发布中国商务新闻,注重体现中国视角,传播中国理念,发出中国声音。

近几年来,商务部通过定期记者招待会和不定期举行专题记者会,利用国家领导人和部长出访举行记者会,在国外报刊上发表专文,接受国外媒体采访,就我国的商业政策、商业活动进行介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各级领导应该从国际竞争的角度出发,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以开放的胸怀,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中国商业。

(二)提高国内专业商务传媒的水平。

不能依靠外国媒体来塑造中国的商业形象,要靠我们自己,要靠中国媒体人的不懈努力,创造一批属于中国自己、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商务媒体。为了获得国际观众的认可,中国媒体的报道必须以商业新闻评论为出发点,认清国际社会评论的关注点,把握国际商业评论的切入点,力求言之凿凿,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对国际传媒而言,了解目标国的消费心理是保证传播效果的重要前提,把握好受众导向则是增强媒介竞争力的核心。

"责任铸就诚信",我们的新闻媒体要站在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立场上,深入分析判断国际、国内经济,以独特、均衡的态度报道经贸新闻,以开放的姿态迅速、准确、透明地报道商业新闻。新闻工作者应提高专业素质,争当行之有效的编辑记者队伍,重视国际商务知识和新闻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国际商务知识和新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国际商务新闻的报道和评论工作。

(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外语商务媒体。

尽管中文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如世贸组织、国际商会都只使用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考虑到商务人士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贸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我国必须创建专业的外语商务媒体,以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外语商务媒体。为满足我国经贸往来的需要。要想在国际社会中真正扩大商业话语权,提高国际舆论影响力,就必须有一批精通目标国语言的商业媒体,从中国的立场上巧妙地解读世界,真正把握国际舆论游戏的本质。

我国除自行开办专业的外语商务媒体外,还可通过独资新建、合资、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使用目标国语言。要想收购国外著名媒体,当然也不容易,最近,我们的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报业集团参与收购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都被拒之门外。它是有理想的中国传媒人、有理想的中国传媒机构迈向国际平台的一种大胆尝试。但是不能到此为止。

要改变“外宣只是政府的责任,应该由官方媒体来承担”的理念,政府应该积极支持,依靠民间商业媒体,让他们在争夺中国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斗争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专业的外文商务媒体应该借鉴外国媒体的成功经验。例如运作模式、新闻观念、新闻独立性、新闻内容的当地化等原则。及时、全面、客观、多角度报道中国商务新闻,多角度报道世界重大商务事件,多角度报道中国人独立的观点,使中国媒体在面对国际大商业事件时的独立观点,让观众觉得,你不是在宣传,而是在报道商业新闻。

四、以新媒体为主导平台,构建多媒体产业价值链。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正加速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手机、互联网等商业媒体话语权也处在“无处不在”的地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融合,中国的商业报道也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创造出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电话在内的多媒体产业价值链。应着重于适应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潮流,加强新媒体建设,发挥其独特和重要作用。发展传媒产业,不仅要在实践中开拓新路,而且要引导理论创新,这是新闻传媒行业、学术界和传媒管理者的共同需求。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加快资本的快速扩张。在参与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经营管理体系,完善管理结构,成为市场主体。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商业传媒的国际话语权。

同时,中国也要同国际著名媒体加强合作,走国际化道路。我们应该与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商业媒体,构建起以国际合作为纽带的和谐共赢桥梁。例如,2010年,《JournalofWTOandChina》(《WTO与中国期刊》)全英文专业季刊,这是中国WTO研究院唯一一个以WTO为研究主题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中国商务传媒的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不仅要打造以推广中国商业为目的的国际商务媒体,而且要形成中国大陆、港澳台、世界华人的商业新闻界。以世界华文商业传媒为己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互惠共赢的商业理念,研究探讨与其他民族经济融合的途径,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建立商业话语权。要利用全球华文商业传媒广泛的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舆论氛围。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媒体资源,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商业话语权,当前,我们正面临着进一步树立中国经济贸易大国的良好形象,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