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如何扩大进口战略理论中隐含的条件是什么?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1-02 09:00:00

目前,中国政府在坚持稳定外需的基础上,作出了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重要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进口在中国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收支结构。2011年4月1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再次重申扩大进口的政策主张。如何评估稳定外部需求的进口战略,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评估扩大进口的贸易平衡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稳住外部需求,进口和贸易平衡的理论内涵:一种扩大内需的表述。

从世界贸易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国家贸易收支差额为零这一绝对平衡是很少出现的,除非封闭经济,否则从理论上讲,贸易收支差额为零。事实上,贸易平衡并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当前20国集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包括贸易收支不平衡在内的宏观外部失衡指标体系,虽然各国对不同的数值指标上限仍有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致力于实现贸易平衡的国家来说,它们的目标是推动本国贸易收支差额逐渐缩小,减少外部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使之逐步回到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连续多年出现贸易顺差,并被称为“双顺差”,对外经济增长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但是,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味着需要重新思考外部需求,而外部施加汇率压力来应对中国贸易不平衡调整,等等。这些都表明,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模式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可控的外部效应,“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实现宏观经济均衡增长。因此,对中国来说,贸易平衡的直接含义就是减少贸易盈余。

盈余调整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中国在相关政策选择上却极其谨慎,其直接原因是影响贸易失衡的因素复杂多样,难以分清主因,决定了寻求贸易平衡这一治本之策。就中国经济增长而言,近几年迅速增长的贸易顺差是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的结果,而出口转内销实现出口下降、并减少贸易顺差则成为贸易平衡争论的焦点。但是,中国在劳动力成本、规模经济效应和国际分工等方面释放的比较优势仍有可能,出口增长在短期内迅速下滑并不合理,同时,出口行业吸收了大量就业,同时承担了稳定就业的重担,因此降低出口贸易顺差的做法在短期内行不通。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贸易平衡的出路主要依靠进口的迅速增长。外贸顺差表现为进出口差额,当外部需求趋于稳定时,如果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则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将呈下降趋势,持续下去必然促使贸易顺差逐步回归合理区间,中国当前的进口战略目标也就在于此。但是,如何实施扩大进口战略理论中隐含的条件是什么?从直觉上看,稳定外部需求,进口战略和贸易平衡意味着进口增长高于出口增长,根据消费C、储蓄S、进口M和投资I,"C+S+M=C+I+X构成的开放宏观经济恒等式"出口X",可以看到,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与出口相比,进口增长加快,伴随着三种情形,第一,投资I增长加快,足以完全消化进口的商品增长;第二,消费C增长加快,进口产品消费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都加快了增长,消化了进口商品的增加。因为消费和投资都是国内需求的两个方面,因此,无论哪种情况,进口比出口增长更快,必然需要国内需求的快速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进口战略与扩大内需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增加国内需求意味着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这就要求进口增加以满足投资消费提高的需求,这将推动进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并最终减少贸易盈余。但是,扩大内需还有另外一层涵义,那就是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就需要消化国内公司的过剩产能,进而抑制出口增长,并促进贸易平衡目标的实现。很明显,扩大内需促进平衡比进口促进平衡的含义要广得多,进口战略只是一种扩大国内需求的表达。

显然,进口M=m*P,即进口增长很可能是因为进口价格P迅速上升,而进口量增长迅速,这与进口数量m的增长速度无关,在这一条件下,尽管贸易不平衡也缩小了,但它未能带来更高消费和投资的实际国内需求增长,因此,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时,实行进口战略,不仅减少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且没有同步提高国内需求的贡献,因此,宏观总需求有可能出现下滑。

从总体上看,稳定外部需求、进口与贸易平衡政策达到预期效果有一定条件,即进口比出口增长加快时,进口比出口增长快;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从而抵消了由于贸易平衡造成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减少,最终达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但是,进口增长并不是伴随着更大的国内需求而产生的,在缩小贸易不平衡的情况下,进口增长也不是伴随着更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其结果是宏观经济波动。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