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CP使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准化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临床路径(CP)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疗保险和支付方式发生变化后为顺应医院内外环境改革而产生的一种成功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成本。1996年引入中国后,经过十多年的国内医院探索,得出结论,CP管理的实施可以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1。2010年,作为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医院,我院对儿童外科四种疾病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为了评价我院的实施效果,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我们现在对过去一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数据将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完成CP管理的4种儿科外科疾病(急性肠套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症.尿道下裂)共395例作为CP组,2009年入院。第一个诊断是一样的。以上4种疾病859例采用传统管理和传统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CP组男238例,女157例;对照组男526例,女333例。两组之间的孩子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区和我院的实际情况,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操作常规,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病历书写规范》制定了相关疾病的进出标准,并制定了CP表格。各专业路径实施小组根据CP表格流程对符合进入标准的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记录。评估和分析,医院专家组每月对每个科目实施CP管理病例的医疗质量。平均住院日期。抗生素使用和检查费用等。反馈,必要时适当调整CP表格流程和时间。控制小组的病例采用我院的传统管理。治疗程序和方法。

1.3统计处理。

SPSS13.0软件用于统计分析,U检验用于计量数据组间,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我院已完成4种外科疾病的CP管理,共395例,其中急性肠套叠21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46例,尿道下裂72例。各试点疾病CP组指标与对照组的比较见表1.2.3.4。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童外科疾病中的应用评价。

从表1.2.3.4可以看出,CP组各种疾病的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平均住院日和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日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除先天性巨结肠外,其他三种疾病的检查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

3讨论

CP是医疗保健人员为特定诊断或手术制定的最合适的有序和时间的医疗计划。它优化了患者管理的无序状态。简化和提高管理效率,系统管理。2是一种集医院管理为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循证医学。整体护理。不断提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化方法。它强调诊断和治疗的时间表,规定了诊断和治疗过程的时间表和出院标准,使患者能够从入院开始就按照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治疗,并明确他们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它加强了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剥夺了医生的无限诊断和治疗权它突出了诊断和治疗计划的连续性,要求减少医院层面的变化,增加检查设备,缩短大型检查的预约时间,消除周末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加强临床与医疗技术部门的沟通。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3,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住院治疗过程和出院预期,积极配合,加强医患沟通。CP使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准化。程序化,避免各种因素造成的时间浪费,减少不必要的诊断和治疗项目,消除药物过度作用,降低住院费用4。

目前,儿科领域的CP工作已经开展。关于儿童外科疾病的CP管理研究认为,路径管理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5。在本研究实施CP管理后,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三种疾病的药物比例有所下降,表明CP管理的实施确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长的负担。CP管理实施后,各种疾病的平均住院日满足CP表中标准住院日的要求,表明CP诊疗过程基本符合我院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

CP的实施为每种疾病制定了合理的药物指征和时间,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它以时间表的形式制定了诊断和治疗计划和预期目标,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消除了工作中的重复。拖延现象的产生。在实施过程中,医院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和监督医疗质量,报告和反馈各路径组的实施情况,鼓励临床医生按照CP表的流程和病历书写规范做好诊疗和书面记录,增强各级医务人员的主动性。责任感,从而提高诊疗和服务质量。在本研究中,CP组与对照组的诊疗区别在于:缩短术前检查时间、规范诊疗项目、合理使用药物和规范出院标准。CP管理减少了诊疗过程中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减少了诊疗的不公平和过度的医疗服务,减少了术后无病住院日,节约了医疗资源。它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方法之一。它是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手段6。这种高质量、低消费、多赢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