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国首次全面引进西方高等医学教育体系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在中国传统中,用于治病救人的医学只遵循歧黄仲景的艺术。虽然在历代也有国外医学的引入,但其传统和本质已经几千年没有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传统医学(包括医疗卫生体系)发生了变化。随着西医在中国影响力的逐步深化,中国医疗体系在医疗、医学教育、卫生行政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中西医交流与融合,中医从传统转变为现代。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基本建立了一个新的医疗体系,中医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1.建立和发展现代医院。

中国的现代医院最早是由传教士建立的教会医院。从1835年伯伯在广州成立眼科医院到20世纪20年代的教会医院,除了西藏和青海,它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据统计,1919年,中国共有教会医院326家,分布在22237个城市。一些由教会建立的医院通常可以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医学知识来治疗疾病。因此,教会医院是西医进口中国的最早窗口。例如,早在20世纪40年代,伯凯就可以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麻醉剂乙醚和氯仿进行手术,这些技术从欧洲或美国使用到进口中国只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由于教会医院西医治疗效果快,加上传统中医无法比拟的外科手术,教会医院赢得了人们的认可,甚至赞扬了一些官员和绅士的捐款来治疗教会医院。此外,早年在教会医院、医学院校或国外学习西医的中国人也开始建立医院或诊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官方或私人的新医院或诊所。黄宽是中国第一家开设西医诊所的人。他在英国获得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后,1857年回到中国,第二年在香港开了一家诊所。另一个例子是,晚清的重要部长李鸿章投资了由医学传教士马根济创办的天津总督医院。在创建北洋水手的过程中,他在各军港建立了北洋海军医院。最早的官方医院出现在清政府新政期间。1906年和1908年,清政府先后在北京模仿各国在北京官方医院(教会医院)建立了内城官方医院和外城官方医院???进入20世纪后,在非基督教运动和反帝国浪潮中,越来越多的西方医院诞生并迅速发展。例如,20世纪20年代广州的梁培基曾经说过:博济和柔济等一些著名的广州医院都是由外国人经营的,具有慈善性。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自己经营医院?在这次动议下,广州社会名人捐款创办了珠海护理医院。滚子医院的32名中国医生也离开了杭州的韩清泉。当他在杭州学习时,他非常愤怒,因为他看到广济医院对中国人不公平。1911年,他从日本学习回国后,与日本学生李绥之、唐尔和其他人一起创办了杭州第一家西医院。从20世纪30年代到30年代,中国人经营的西医院遍布全国各地。据国民政府统计,1937年中国有1025家医院和31095张病床;在医疗技术和私立医院方面也很高,包括X光机。这些医院大多是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开设的医院。1025年,教会医院只有192家,约占19%。

这些中国人自己经营的大多数医院都是按照教会医院的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并得到了医学传教士的不同程度支持。费正清指出:中国官员越来越频繁地征求关于公共卫生、卫生措施、住房建筑、供水、政府医院和医学教育的意见。每当他们决定建立医院时,当地官员就必须参观教会医院,然后提出计划,或者直接聘请传教士参与医院的设计和建设。例如,袁世凯在北洋女医院成立时,在传教士金云梅的建议下雇佣了英国的魏淑珍。这表明,中国新医院的建立与医学传教士的直接帮助和教会医院的影响密不可分。不仅如此,虽然教会医院的数量相对少于当地医院,但其规模、设备和医疗技术仍处于主导地位。例如,在湖北,1937年有185家医院,其中只有19家教会医院。除了梅神父医院、汉口协和医院和武昌省立医院外,其他医院无法与教会医院相比。许多医院只有一两名医务人员,大部分病床不到30张。这也表明,教会医院仍然是现代医疗卫生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中仍发挥着主导作用。

2.现代医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也始于传教士。从广州博士医学院的成立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有140多所教会医学院。这些教会医学院在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方面为当地医学教育提供了参考。早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就在同一个博物馆设立了科学系,并于1867年开始教授西医知识;1881年,李鸿章在天津建立了一个医学博物馆(1894年改为北洋医学院);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建立了一所北洋军事医学院,由仿教会医学院建立。新政期间,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大学堂章程》,其中医科大学分为医学门和药学门,医学门有29门,中医作为其中之一,排名第一;药学门有17门,中医作为其中之一也排名第一。根据本章程,1903年,北京师范大学院在1904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医学工业博物馆提供解剖学、生理学、内外科、妇科、公共卫生、眼、耳、鼻、喉科、细菌和动物学等西医课程。博物馆里还有许多西医书籍,如《内科全书》、《西医五种》、《西医内科理法》、《西医妇科》、《西医大成》、《西医表》、《八匹要》、《西医全生理图》等。从课程设置和这些书籍可以看出,这是中国首次全面引进西方高等医学教育体系。

1912年11月,根据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大学令》和《专科学校令》,教育部制定了《医学专科学校规定》和《药学专科学校规定》。医学科目48门,药学科目31门;1913年1月,教育部宣布了大学规定。医学分为医学门和药学门,医学门51门,药学门52门。这也是西医教育的章程,但几乎没有中医课程。此后,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医学教育发展迅速。例如,1912年,北京成立了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1924年改为北京医科大学,1928年改为北平大学医学院),杭州成立了浙江省医学专科学校,苏州成立了江苏医学专科学校(1927年并入上海医学院),1916年保定成立了省级直隶医学院,1926年广州成立了国立医学院。与此同时,杭州成立了浙江省级医学专科学院和江苏州私立医学院1909年,广州成立了广东公立医学专科学校,1912年张健成立了南通医学专科学校,1915年成立了北京协和医学专科学校。1918年,上海成立了同德医学专科学校(同济大学医学院前身),1926年,上海郭启元成立了私立东南医科大学。到1932年,中国有27所有影响力的西医学院,其中公立(国立、省立、军医)11所,私立(含教会医学院)16所。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