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国逐步建立现代卫生行政制度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随着中国西医教育的发展,教会医学教育也是一个先导。它不仅提供课程计划,还提供教师;不仅一些医学传教士自己担任中国西医学校的教师,而且教会医学校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西医教学力量。例如,1871年,清政府聘请北京双旗杆医院的德珍为同文馆教授生理学。从那时起,卜世礼(bushellsw)。德秀。满乐道等医学传教士也在同文馆进行医学教育。李鸿章于1881年成立了北洋医学院,这也是在传教士马根济的建议和支持下成立的。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和地方官员的医学教育和一些私立医学教育或多或少得到了医学传教士的支持。不仅如此,在此期间,三分之一的医学院是教会医学院,无论是在办学规模上还是在办学规模上,都应该优越。教会医学教育为现代中国医学培养了大量人才,是当时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学的中坚力量。现代卫生行政制度的建立

中国医疗现代化的核心部分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卫生行政体系。中国现代卫生行政的建立是模仿日本国内卫生局,表面上看不到传教士参与的痕迹。但日本的现代卫生行政也遵循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的制度。对于传教士来说,他们非常熟悉并愿意支持这一现代卫生行政体系,特别是在港口检疫和其他公共卫生领域。

从卫生行政的角度来看,清末以后,中国逐步建立了现代卫生行政制度。1905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巡警部,分为五司十六科,其中警保部设有卫生部。卫生部门的职责是评估医学院的设置,测试医生的照片,并管理道路清理。防疫计划和审批所有卫生保健章程。这是中国政府机关名称中第一次出现卫生一词,即第一次出现专门负责公共卫生的机构。1906年,清政府宣布立宪制,确定官制,设立民政部下属五司,包括卫生部、卫生部下属三科:卫生部、卫生部查食品、清洁河流、道路、贫民卫生和工厂、剧院公共卫生;检疫部、职掌预防传染病、痤疮、霉菌、停船检疫;方术部、医学检查、稳定的女性检查、药业检查和医院管理。在北京,内外巡警总厅,到处都有。包括卫生行政管理。在当地设立巡逻道路,设立卫生课程,职责相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设立内部卫生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内政部设立卫生部,1928年11月更名为卫生部,下设卫生部总务。医疗、保健、防疫、统计五部;另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是设计审查机构。随后,中央医院、中央卫生实验室、西北防疫办公室、蒙绥防疫办公室、麻醉药品经理办公室、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办公室、海关检疫办公室等机构相继成立。在当地,还建立了卫生机构,包括浙江、湖南、甘肃、宁夏。青海五省设立了卫生实验办公室,其他地方设立了卫生办公室。卫生局或卫生委员会,县设立了卫生中心。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卫生行政体系,负责医疗卫生事务。只有中国传统的卫生行政体系和特殊的皇室。然而,这一新的卫生行政制度将护理对象转移到了社会。民间,这也是现代民主思想在医疗事业中的体现。不得不说,它受到了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具体来说,它是19世纪末西方国家在租界设立卫生处的结果。卫生局。

在建立和发展中国卫生行政体系的过程中,医学传教士得到了大力支持。例如,135年,湖南省卫生实验室制定了县卫生中心与教会合作的办法,规定:所有教会医院县,县卫生中心必须首先与教会医院合作,节省资金,避免重复,同时规定参与教会医院合作应改组,定位为县卫生中心。这表明,在中华民国时期,许多医院都是在原教会医院的基础上重组的。另一个例子是加拿大长老会卫生惠民医院。张德光健康医院。怀庆礼品医院这三家教会医院,在河南张德光健康网络的基础上,也是怀庆建立农村医疗基础的一个例子。此外,中国传教士的医疗活动也揭开了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产业的序幕。他们呼吁改善公共生活环境,并大力宣传和改善中国的公共卫生习惯。此外,中国的医疗活动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产业的序幕,并宣传和卫生产业。1915年,中国博览会成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在上海、长沙、南京、北京等城市举办卫生讲座和健康展览,制作幻灯片,在日历上印刷结核病预防知识,并在报纸上介绍疾病预防知识。在河南惠民医院门诊室,护士每天向人们宣传饭前洗手,不喝脏水,不吃腐烂的食物孕妇保健的重要性,同时出售卫生手册,在农村发表20次巡回演讲,有时利用宗教集会报告和演示卫生知识。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改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健康状况,促进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港口检疫方面,传教士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早在1863年,中国就成立了负责港口检疫的海关医务所。1873年,霍乱在东南亚流行。为了防止霍乱传入中国,上海颁布了港口检疫条例。此后,汕头、营口、汉口、天津、广州等地相继颁布了港口检疫条例。几乎所有在港口检疫机构担任医生的人都是外国人,包括医学传教士。

4.现代医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

传播现代医学知识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编译西医作品。组织医疗团体或其他研究机构创办出版物等。在这些西医知识传播途径中,基督教医学传教士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西医书籍在中国的传播最初以中国的基督教医学传教士为主,如合信、嘉约翰、德珍、傅兰雅等。甲午战争后,日本留学生数量增加,因此大量西医书籍假日本进口中国。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以后,大量中国人自己编译西医作品。在日本学生中,丁福宝是编译西医作品最多的人。1906年,他在家乡无锡组织了翻译协会。到1914年,他出版了80多种医学作品,后人将其编写成丁氏医学系列。后来,丁福宝继续从事医学书籍的编译。到1933年,他已经翻译和描述了160多种。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一些学者也编译和出版了许多西医作品。当时,出版西医作品最多的出版社是1897年诞生的商业印刷图书馆,截至1935年,共出版了180多种西医技术书籍。此外,自1949年开业以来,中国书店还出版了100多本西医书籍。从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西医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到1949年的100年,中国出版了数百种西医作品。西医作品的完善表明,西医知识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虽然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做的,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但西医在20世纪之前在中国的出版主要来自基督教医学传教士。中国博览会在西医编译和出版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890年,博览会成立了名词委员会,开始了医学名词的统一和规划。中国博览会确定的医学名词标准一直被后来的医学研究所采用。1905年,博览会成立了编译委员会,开始编译大量西医书籍。据1918年统计,博览会在中国编译出版了103种西医。1932年,博览会被纳入中国医学会,中国医学会成为西医编译的最重要组织。据统计,中国博览会和中国医学会编译的70多本西医书籍被用作医学院校的教材。可以看出,基督教医学传教士在西医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