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医疗保险工作具有前瞻的指导作用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7-03 09:00:03

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等方面,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保险服务的载体,如何更好地落实医保政策,解决“看病贵”问题,使参保人员真正受益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1]。多年来,运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循环式管理模式,强化过程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文将汇报。

一是明确经营目标,明确组织分工。

1.1明确医疗保险管理目标:定点医疗机构是医疗保险制度的直接实施主体,作为医疗保险政府管理方,医疗保险方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在总费用控制方面存在矛盾和统一,在医疗保险支付费用方面,对具体的指标进行考核,总量控制等,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以北京市医疗保险总体目标为参考,确定了我院医保管理目标,突出指标——质量—信誉意识。注重控制次均费用增长率、个人自费比例、平均住院日、药费比例等考核指标,通过医疗记录质量,处方率及其他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治愈率、满意度、个人自付比例);用高质量低价格的医疗服务保证基本医疗保险的总体目标。

1.2建立建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三级责任制,成立医院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由副院长具体负责,医疗组、医疗组、医疗组、医疗组、信息科负责分类工作。每科从基层管理到基层医疗保险协管员,负责科室的具体医疗工作。要做到“每天监督、周检查、月评估、季分析、年总结”,做到组织严密、人员落实、分工明确、包干。

2严格过程管理关键环节监控。

2.1对投保人的就医进行严格控制。

2.1.1门诊部:门诊部的就医管理要重点抓门诊部的门诊部的规范管理和门诊部的“大”、“假”处方的严格控制。门诊部是否有“替代”治疗行为等骗取医保基金的医疗操作。

2.1.2住院类别:住院医疗管理要注重把握“四个合理”和“三个一致”,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病历与医嘱一致,医嘱与收费清单一致,收费清单与价格一致。

2.2健全信息网络体系。

2.2.1动态维护信息数据库:信息科专人及时、准确地维护药库、诊疗库和服务设施库的相关条目,确保费用信息及时、准确,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

2.2.2建立信息网络监控系统:结合本院HIS系统的特点,制定出本地医保数据统计外挂程序,可随时对各医院各科室的各项医保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按月汇报科室完成指标情况。

2.2.3通过病案网络监测系统随时查看住院医保病人的医嘱,记录记录,收费情况等。

2.3药品使用管理:为杜绝“以药养医”现象,把合理用药作为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注意监测,自检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营养类、中成药及其他一些费用较高、临床效果不明显的药物。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科室、各医生用药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按月统计分析所用药物种类和数量,重点讲评,并将药品考核纳入科室绩效工资监控标准。与此同时,对于有倾向性使用的药品,医院应采取强制干预措施,有效实施药品使用监管。经过自检—发现问题—反馈—落实整改,全院药品比例下降,药品使用合理、科学。

三是加强自我检查,强化激励机制。

3.1.多种形式检查相结合:采用自检与他查相结合的方法。第一级核实是临床科室自查,科室协管员要认真核对每一张医疗记录,要做到医嘱单、清单、回执单统一。各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应对每一份病案进行检查,经核验后签字,将病案室存档;二级核查由医保办执行,对每一份医保清单中的项目逐一审核;

3.2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3.2.1对于每个月检查门诊、住院问题,由医疗处发出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在当事双方当月绩效工资中兑现。

3.2.2对每月医保指标都完成的科室在月度质量控制考核中给予加分,没有完成指标科室按照相应比例扣减月质控考核,并责令整改。年末根据累计考核分情况,评出优秀科室和先进个人的医保管理先进个人。该科医疗科将与部门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指标考核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3.2.3上级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按计价项目金额,减去有关部门双倍,以示处罚。

4执行效果。

4.1医疗流程管理完全实现实时、高效:把所有的工作都看成是过程,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可随时发现现有工作状态下存在的问题,管理系统上、下层连动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将过程环节有效衔接。与此同时过程管理对医疗保险工作具有前瞻的指导作用,通过对现行医保运行指标和质量监测,是检验医保政策可操作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4.2医疗管理的各项指标得到较好控制:本院自推行循环式管理以来,注重过程管理,关注服务对象,重视事前质控,坚持持续改进,加强指标-质量-信誉意识。实现医保各项指标全部达标,人均费用处于北京市同类医院较低水平,平均住院日缩短,自费比例比指标数低近55个百分点,药品比例也在指标范围内,同时医疗服务人次也在增长,医院经济收入有较大增长。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