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现代医学价值理念是医学革命的基本原则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2-09-19 09:00:00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预防、治疗、康复等综合医疗服务为特点的综合性医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慢性疾病,如癌症,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目标与突破。面对这样的背景,肿瘤医疗机构能否把握其发展趋势,探索肿瘤医疗机构建设综合性医学的路径,对推动我国肿瘤综合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学科建设的整合,破除学科精细化的弊端。

MDT是综合医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多学科协作治疗(MDT),是综合医学多学科综合的具体体现。这种模式强调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探讨具体的病例,根据不同学科的观点,确定病人的诊治方向和治疗方案。综合医疗模式下,对三个以上科室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展开讨论、评判,制定出治疗决策的医疗服务模式。

1.综合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模式。

在学科层面上,整合肿瘤相关学科,即肿瘤多学科诊断与治疗(MDT)模式,是学科层面上第一个整合路径。实验证明,该模型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急腹癌、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回顾性研究表明,由于MDT科学、高效、全面、积极的治疗决策及整体质量控制,我院1/3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病人获得了积极的治疗,预后良好。

2.综合医学诊断模式。

学科整合是肿瘤学与非肿瘤学学科的融合,形成一种多学科综合治疗(medicalMDT)模式。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肿瘤病人,常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重症感染及心理疾病等基础疾病。对MDT患者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将各种特殊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制定出全面性的综合治疗策略。借助医院重症监护、超声、静脉等科室,建立MDT防治静脉血栓。当前,已经建立了临床诊断支持系统(CDSS)肿瘤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VTE),并进一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具有肿瘤特征的血栓评估模型。

3.整个生命周期的学科整合。

综合性防治结合是学科全生命周期整合的又一特点和重要途径。为了推动肿瘤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治疗,我院每年对近6万例癌症病人进行随访,以评估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并且通过对大批量生物样本的跟踪分析,建立我国自主开发、适合我国的食管癌精确防治技术和实施策略,为落实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目标,实现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目标[2]。与此同时,结合并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优势,在国内率先开展肿瘤遗传咨询与诊断服务。癌症遗传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临床专家为大量的肿瘤病人及家属提供群体遗传咨询服务。

二是加强医院综合管理,科学管理。

1.以项目管理为起点,实现MDT+管理一体化。

推动“MDT+DRG”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以诊断相关、职能部门为主体、多学科团队、多部门联结,在医疗档案第一页填写。医学质量评价、并发症、意外死亡案例及争议案例的讨论、医院绩效评估、医保支付改革等,有效降低了时间消耗指标。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学科的床旁血糖监测系统的建立方法。管理运作系统的改革,以职能领导办公室形式,对多学科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对关键设备如质量安全、人力资源、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设计等关键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达到特定的内容,组织进行自我评估,及时发现临床医技科室存在的问题。

2.针对智慧医院,促进数据与应用的一体化。

建立了基于Hadoop体系结构的大数据平台,用于多学科平台、风险评估平台、特定疾病数据库平台、临床试验平台等。该平台能够一键生成医疗记录摘要,智能地将相似的医疗记录关联起来,并追踪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信息。通过与医院EMR、LIS、PACS、HIS等系统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胃癌特有疾病数据库的自动匹配和结构化输入。从项目管理、病人招聘、实验药物管理到临床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了整个临床试验测试平台的全过程管理。

重视整合社会服务,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1.促进病人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实现医患一体化。

现代医学的价值理念是医学革命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价值和核心作用,充分考虑患者的需要和体验,使患者真正参与到医疗活动中来。强化制度规划,促进病人参与健康监测、疾病和治疗信息获取、医患共同决策、参与医疗安全、病人汇报病情、促进病人全面参与诊疗。使“医患”两个主体深度融合。当前,为了加速这一系统的实施,我们正在探索建立部分病人报告端平台,在移动互联网和终端应用的帮助下,病人能够完成所提供的问卷,还可通过对主治医生的数据进行抽取与分析,首先了解症状和信息,如病人所期望的,实现随时汇报。与此同时,医院还成立了医患关系处、信访管理中心等专业机构,对病案实行专业化管理。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