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艺术是用创新的方式唤醒深藏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7-25 09:00:02

近几年来,群众合唱活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合唱艺术的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大众合唱的艺术表现追求,有些地方却出现了不少认识偏差。作者认为:高校作为文化的高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引导社会文化生活的功能。举办群众合唱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使这项活动能健康发展,在高校的合唱教学中,有必要对此项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也就是说,群众性的合唱艺术表现应该始终围绕合唱艺术的本体。总之,即:歌唱的情感真挚,声音的立体统一,艺术表现的和谐。

一、歌唱的感情真挚。

古代的话说:“感人心脾,莫先乎情。”群众合唱团的功能,实质上就是借助于这一集体活动,把所有的人聚在歌曲中表达的情调,在其中得到陶冶和教育。一首优秀的合唱歌曲,其旋律和和谐,能在特定情境中抒发特定情感。合唱团的艺术就是通过指挥和合唱团的倾情演绎,让合唱作品表达出来,所描绘的一切,不只是纸上的乐音,还能以震撼人心的力量,直指人心。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曾指出:“音乐对人类社会最成功的描述,恰恰是对情感和激情的表达。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全体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开拓前进。群众合唱团,是由合唱团成员演唱作品,在内心深处唤起自己曾一度经历过的情感。通过对这种情感的感召,用其富有感染力的歌声把情感传达出来,从而使他人感受到同样的情感——这也是群众性合唱的目的所在,也是群众性合唱的目的所在。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艺术是用创新的方式唤醒深藏在每一个人的意识或者潜意识里的感情。感情愈珍贵,反应愈强烈,感召愈广泛,艺术愈卓越。"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的创造力。尽管科学和艺术的研究方法不同,但是都是对真理的普遍追求,或者说都是对美的追求。——群众性合唱艺术追求美的首要因素是:用歌唱家们的真情实感,表达作品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二、声音的立体化。

合唱团是一种听觉艺术。测量合唱艺术水平的高低,除了情绪,就是声音。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支合唱队伍的情绪非常饱满,就是无法发出震撼人心的歌声,这样的合唱队无论如何也难以进入优秀合唱队伍。

通常来说,一个有条理的团队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队员进行声音训练。就算是临时组成的合唱队,也要把训练声音摆在显眼位置。

在训练方法和内容上,一是要集体训练歌唱发声的方法,使所有合唱队都经过训练,均可掌握符合人体发声生理机理的发音.既可适应长时间歌唱,并能够满足作品艺术表现所需的连.断.收.放.实.强.弱……二是要化大气力对不同声部进行校正。大家都知道,合唱的艺术魅力在于集中体现在不同声部音色之间,交织融合。如果不是单声部的音准稳定,就不能说整个合唱作品的立体动听。其实,一支合唱队走向成功的基本标志,是它所发出的歌声立体统一,和谐动听。

曾有一次,余秋雨先生说过:“音乐的终极目标,不能仅仅被陶冶了我们的心灵,还应该归结为塑造一个更健全的听觉器官。对于人类心灵的塑造,一直以来.都是与感官同步。“——合唱从“歌为心”开始,通过声音含情脉脉的塑造,最终指向陶冶精神,塑造灵魂!

三、艺术表现和谐。

古代和现代风格各异的合唱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就群众合唱团的艺术表现力而言,不妨遵循以下原则:

1.音色优美纯正。唱诗班的艺术动人心弦,首先来自于优美纯净的声音。所以,在组织群众合唱排练时,要拿出相当大的精力训练歌唱发声,使之不虚不撑,高音不炸不顶,各音段转换自如,累累有度。

2.咬字清晰而优美。合唱团从属于语言艺术,没有清晰动听的咬字吐字,是不能感动人心的。为此,在群众性合唱训练中,可借助于朗诵歌词,着重练“五音”.“四声”,使合唱队发出清脆的咬字、沉醉的音韵。

3.协调的稳定性。与其他声乐形式相比,合唱的特点在于其和谐功能。对群众合唱团的组织练习,应紧抓声部音准—和声功能的训练不松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合唱艺术必将展现出很高的水平。

4.统一格式内容。合唱团是讲究和谐的艺术。所以,不管是合唱团的服装.队形布置,还是背景设计.选择道具时,都应该和演唱的合唱作品的风格相统一,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互补,相得益彰。

5.完整的艺术表达。从严格意义上说,合唱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表演.下场、领诵.齐诵、领唱.合唱、表情.动作、道具.背景…每个环节都关系到合唱艺术的展现,反映一支合唱队伍的思想艺术水准。——在大众合唱艺术创作中,“细节决定成功”同样适用。

曾有一句名言:“情感的纯真是建立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情感就是通过音乐来培育的。”因此,在一定的艺术标准规范下,群众性合唱活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