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奥地利法院对近亲的司法识别标准存在差异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有争议的是以下身份。

首先,同居者和未婚夫妇。1975年3月14日,欧盟部长会议关于人身伤亡赔偿的决议规定,近亲原则上不包括同居者。瑞士对此存在争议,奥地利在特定情况下承认同居者的近亲法律地位。2002年8月29日,奥地利最高法院作出了有影响力的判决。事实是,2000年,原告的同居伴侣因医生诊断和治疗失误导致血液中毒,很快就死亡。原告和死者一起生活了20年。他的伴侣的死给原告造成了精神疾病,尤其是失眠。原告要求赔偿15万先令的赡养费损失和25万先令的恐吓损害。奥地利最高法院驳回了第一项请求,认为同居者不属于《奥地利民法典》第1327条规定的赡养费赔偿权主体。然而,支持第二项请求,法院认为恐吓损害赔偿的主体可以由法院确定。同居者是否有权威胁和损害赔偿,取决于三个标准:一是与婚姻的相似性;第二,是否形成生活共同体,即生活、经济和性的共同体;第三,关系的可持续性。但这三个特征并不一定是完整的。[56]在另一起侵权案件中,法院认定同居伴侣为近亲,可以要求赔偿探访受害人的费用。[57]瑞士法院还认为,同居者可以被认定为近亲。[58]未婚夫妇通常被认定为近亲,但他们需要证明双方关系的密切状态和强烈的婚姻意图。[59]

第二,祖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奥地利法院对此没有抽象标准,这完全取决于案件的判断。在一起案件中,祖父死于交通事故,7个月大的孙子不在交通现场,孙子起诉赔偿丧亲的痛苦。法院驳回了要求,认为原告既没有吓唬损害,也没有丧亲的痛苦,因此没有必要查明肇事者是否有重大过失。[60]另一个例子是,原告的兄弟精神不正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被一名醉酒司机杀害。原告已经结婚并开始了事业。他的兄弟和他的母亲住在一起,但他的兄弟关系很好:他独自照顾他的兄弟,每周去他的兄弟家两三次,照顾他的生活事务。双方更像父子而不是兄弟。在他的兄弟死后,原告非常悲伤,但没有患精神疾病。原告要求赔偿14800欧元的精神损害,法院判决赔偿900欧元的生活。因此,除非有特殊的生活事实证明,已成年分居的兄弟姐妹没有构成近亲所需的亲密关系;但是,如果分开时间不长,可以确定关系并不疏远。但即使他们之间有密切的情感联系,他们的程度也不如配偶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好,因此他们的精神损害赔偿相对较低。此外,其他远亲也可以是近亲,如叔叔抚养侄子,彼此是近亲。但朋友和熟人之间没有法律承认的密切关系。[62]在瑞士,兄弟姐妹也可以成为近亲,前提是他们住在一起或关系密切,但他们的岳父和父母不是。

由于精神疾病和精神损害在恐慌案件中的区别,因此奥地利法院对近亲的司法识别标准存在差异:恐慌损害构成精神疾病本身表明原告与受害系密切;但精神损害缺乏这种客观标志,因此正式的家庭关系更重要,父母、子女、配偶和同居通常可以要求赔偿,兄弟姐妹需要证明关系的密切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十二条对近亲属采取绝对法律标准。《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七条对死者近亲属的精神赔偿侵权采取法定继承顺序。当有序列在前面的近亲属时,后面的近亲属没有精神赔偿请求权,完全排除了同居者和订婚者的权利。这似乎与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不一致。笔者认为,对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不需要采取法定继承顺序。此外,近亲属应结合法律标准和情感标准在案件中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两国的司法实践,近亲应分别要求赔偿各自的精神损害,而不是作为整体要求赔偿。例如,奥地利的一个案例:被告死后,他的父母和两个兄弟一起起诉,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原告。他们都和死者住在一起,死者在他父亲的公司工作,与两个兄弟关系密切。最终法院裁定,父母的精神损害赔偿金为17000欧元,两个兄弟为8000欧元。[64]瑞士的司法实践也是如此。[65]但根据中国法律,当受害人死亡时,同一顺序的近亲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要求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作者认为,由于每个近亲都独立承担精神损害,作为一个整体要求的赔偿可能不合适,因此法院确认的每个近亲都应分别获得赔偿,而疏远近亲不应决定赔偿的权利,只能决定赔偿的金额。由于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只能酌情确定,即使受害人和近亲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并行,法院也可以通过减少赔偿金额来减轻义务人的负担。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