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形成权的不同行使方式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形成性法律文件主要包括形成判决、拍卖交易确认裁债务偿还裁定。

(1)形成性法律文件主要是指形成判决。

根据形成权的不同行使方式,形成权可分为简单形成权、诉讼权和反对权。(简单形成权是指形成权人单方面意味着到达对方即生效的形成权;诉讼权的形成是指必须通过诉讼有效的形成权;反对权的形成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赋予形成权的对方可以行使反对权,使其形成权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起作用。请参申卫星:《形成权基本理论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30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现代民法规范的形成权通常由形成权人单方面表示,意思是达到对方时有效。这种形成权不需要强制执行,也不需要求助于法院。一旦形成权人依法正确实施,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这种普通的形成权在德国被称为简单的形成权。[18]981因简单形成权的行使而引起的诉讼不属于形成诉讼,判决不形成判决,不能引起物权变更。以单方面终止合同的行使为例,当一方提前通知另一方终止合同时,根据合同法第96条第1款的规定,合同终止,另一方有异议合同,另一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终止合同的有效性,可以看出,由此引起的诉讼属于确认诉讼,判决无形。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终止权人通过诉讼或仲裁请求终止合同的场合,将终止请求的起诉书或仲裁申请送达被告(被申请人)时,合同终止的有效性。[19]在这种情况下,该诉讼仍属于确认诉讼,此类判决不形成判决。由于法院确认合同终止效力判决不形成判决,因此,合同终止时,如果买卖合同标的物已交付给买方或转让给买方,只有当动产返还给卖方或房地产回复登记到卖方名称时,卖方才能重新获得标的物的所有权,而不是法院确认合同终止后的物权变更。

诉讼权的形成是指权利人必须向法院提起诉讼,并通过法院判决确定其有效性的形成权,如重大误解或明显不公平民事行为的变更权和撤销权(民法通则第59条、合同法第54条第1款)、债权人撤销权(合同法第74条)、违约金额增减请求权(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婚姻撤销权(婚姻法第11条)。这种形成权被称为形成权(Gestaltungsklagecht)。因此,行使这种形成权的诉讼被称为形成诉讼(Gestaltungsklage),使这种形成权实现的判决被称为形成判决(Gestaltungsurtel)。[20]一般来说,形成权的行使通常不需要法院的帮助。法律规定,这种形成权的行使必须采用诉讼的方式。一方面,这些形成权的行使对对方的利益有很大的影响,必须由法院作出中等决定,以确保其结果的公平性;[18]98另一方面,为了控制这种形成权的行使,避免形成权行使是否有效的不确定性。由于判决的形成是通过判决权直接改变法律关系,而不仅仅是根据当事人的单方面意思改变法律关系,当涉及物权的法律关系时,判决的形成可以直接导致物权的变更。

程晓副教授在《物权法》第二十八条中认为,造成物权变更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1)确认物权变更合同无效或撤销合同的法律文件;(2)允许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他人之间的物权变更合同的法律文件;(3)共有动产或房地产的判决分割文件。[21]作者认为,在上述文件中,确认物权变更合同无效的判决不属于形成判决。原因是:(1)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虽然必须通过诉讼或仲裁提起,但本身不属于形成权的范畴,这些判决不属于形成判决的范畴。由于合同无效,合同双方可以提起合同无效的诉讼,形成权不能同时享有。(2)诉讼权的行使以一方主张为前提。当事人不主张的,法院不能审查合同的有效性。(3)判决的形成是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现有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的变更作出的判决。由于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变更模式原则上采用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更不采用无因性,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物权从一开始就没有变更,因此法院确认合同无效,而不是消除或改变现有的法律关系。例如,房屋已转让给买方名称,房屋销售合同确认无效,此时物权应视为不变,即买方从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而不是确认房屋所有权转让给卖方,可见物权变更合同无效和撤销合同的性质。当然,由于我国物权法不采取物权变更无因性,无论合同确认无效还是撤销,卖方都可以要求返还原件或更正登记,但在合同确认无效或撤销之前,如果买方将标的物重新处分,是否构成无权处分,合同确认无效前的处分为无权处分,合同撤销前的处分为有权处分。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