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小学生音乐识读乐谱的常用策略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识读乐谱》属于音乐课程内容的表现领域。音乐谱系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工具。初中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要掌握一定的读谱能力,为以后的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打下基础。

一、小学音乐课常用的“识乐谱”教学策略。

读谱教学,在小学阶段,应拒绝过分专业化的讲授和枯燥的训练,但不可淡化识读乐谱的教养意识,或将识读乐谱与音乐美学相对立。恰当的作法是要讲究方法、策略,引导学生有所涉猎,既要把音乐课程中固有的形象性、美观性等特征恰到好处地突出,又要兼顾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

读谱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学生音乐听觉知觉,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小学生音乐识读乐谱的常用策略包括:随曲谱、听视唱结合、分解学习、变序学习、动趣学等。

随曲谱学策略,就是将识谱教学融入听与模唱中,让学生在音响的刺激下感受音乐,一边体验、一边谱曲,两者相结合,相得益彰。如此,就可以避免谱学教学中的机械性、单调性和孤立性,但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单纯的曲式,而仅有一、两小节更复杂的乐句。

结合听唱策略,通过对音阶、音位、节拍乐段的重复变化等练习,锻炼学生对乐谱的观察能力。例如,对“唱名意识”的培养,保质保量、持之以恒地组织学生进行“唱名模唱”、“唱名唱”的训练,可使“唱名音程感”得到锻炼和培养,使学生的听觉反应变得敏锐、准确,从而有效地提高识谱与视唱能力。

解读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读谱分成两个关键,第一个步骤是对节奏的认识,第二个步骤是对音位的认知。学生视唱一个句子时,可以按以下顺序进行具体操作:学生先读其韵律,再认出主音。对音位的认知可采用“字母辅助”法:将唱名母标注在每个音符上,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字母的标注量也随之减少;最后,指导学生整体合唱团和读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的好处是对知识点进行分解,从而减少识唱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提高学习兴趣,保持阅读的热情和动力。

可变性序列学习策略,也就是根据识谱能力、乐谱的难度,灵活转换识谱程序。例如,先学歌,在此基础上再讲授谱学;或提前解决困难,尔后开展识谱教学;当然,也可以把打乱乐句的排列顺序,从中随意选择几节乐谱,指导学生听辨后进行排序。

“趣味相伴”策略,代表谱学教学的一个方向,体现了谱学教学的一个原则。它的宗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处理和创新教材,赋予教材以趣味。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习惯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四种辅助作用,培养学生识谱能力:一是借助于柯尔文手势,二是借助图谱、表法、游戏、律动、音乐创编、器乐。科学地运用以上方法,能使学生树立音高概念,感知节奏和音高,使识记音乐的记号、识读曲谱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改进和优化小学音乐课程的“识读乐谱”策略教学。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唱名意识”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唱名音程感”,要善于组织学生用心听音乐,认真观察谱面,并轻声哼唱旋律,培养学生对唱名的感觉。从而突显读谱教学的要害,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例如,教书《踏雪寻梅》,作者先放《铃儿响叮当》给学生听,“叮叮当”铃声部分的乐曲瞬间吸引他们,引起注意。然后,再播放《踏雪寻梅》歌曲中的铃声部分,并用课件呈现乐谱,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跟随钢琴视唱曲谱。通过这种教学活动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锻炼歌唱的发音能力,歌唱的音程感和对比辨析能力。

(二)加强学生对韵律感的体验,培养音位知觉。

认读乐谱的重点应该放在韵律和旋律上,而对旋律的识别则要把握好音位这一难点。韵律就是旋律的骨骼,音乐的灵魂。教师要把寓教于乐的韵律训练在学生喜爱的游戏中,以游戏激发兴趣,以实践促发展;要注重把节奏的难点分散开来,一步一步地解决,促进学生的节奏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节奏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节奏。歌唱、视唱、念歌、念歌前,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做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感想。

(三)分解和化简的节奏难点,促进感知和把握。

在歌曲教学中,有些节奏比较困难,学生往往把握不好,造成歌唱不准,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老师要先将其转化为常用的简单韵律,尔后再逐渐过渡到原节奏,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分解和简化难度,促进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如“小蚂蚁搬大山”,是一种变化式的练习,教学中配有生动的歌谣,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朗诵就容易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激活已有经验的学生,适当地编写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利用音乐活动,促进学生对乐谱的了解,提高读谱水平。

引导学生学习谱曲,以使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对此,教师应从音乐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出发,促进各器官之间的联系,进行韵律和音位的分解训练。在培训过程中,一要注重兴趣的激发,二要注意情境的营造。教师要注意适当降低读谱难度,借助于趣味活动、游戏、表演等方式,促进对乐谱的感知、感悟和把握,赋予读谱训练的活力和美感。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听音高的应用,编写乐谱、视唱歌、律动等游戏创设情境,以驱除陌生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唱准音高,熟悉唱名;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加强力度。为以后的谱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识读乐谱》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谱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提高乐谱识读能力。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