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该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可应用于整个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上。但是有些教师却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一用就形成了一种惯性,也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全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法”。
因此,不论某些教学内容是否适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适宜使用,也容易使学生因局限于一种固定的学习方式而产生“审美疲劳”,从而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具有普遍性(退一万步,即使是普遍性)(退一万步,即使是普遍性,也会“审美疲劳”)。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途径。例如:在教授指令操作较集中的知识时,可采用小作业的练习方式;当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时,可采用小组座谈式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当教授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时,可采用课堂讲授法。5.由于任务的执行是重点,要尽可能快速地导入和安排任务,不要在这些地方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导入与布置不再是重点,而是全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起点,创造课堂教学情境,高质量的任务导入与布置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尽快集中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热情高涨;还能提纲,总揽“满堂”。——这样的开篇,在实际教学效果上颇有先见之明。因此,任务的导入与布置不能被忽略,而是要想方设法做好任务的导入与布置。然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课上,每一次课堂上,很多老师首先要说的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这种任务安排看起来很生硬,很呆板,长此以往,更多的是“任务驱动”而非“任务驱动”。如此,容易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与“任务”产生对立,进而影响后任务的执行效果。所以,教师在导入和布置任务时,应创造一定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对任务的自然接受,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驱动力”作用。
作业就像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整个班级都是相同的。
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给学生的任务就像以往的课业或课后作业那样,因此,许多教师认为全班也是如此。但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差别很大。普通本科学生,同一批学生之间的入学分数差异不会超过30分,而同一类学生的录取分数则可能高达150分。不仅仅是这样,而且学生高中阶段的生活环境也是千差万别,不同环境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又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几乎不能接触到计算机,此外,对于计算机的知识也很有限,而来自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高中时有许多机会接触电脑,QQ,E-mail、上网、游戏一应俱全。因此,如果全班同学所做的任务都是相同的,一定会造成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很快完成任务,以后无事可做;基础一般同学也许正好能按时完成;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基础一般的同学的确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并且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对于基础好、成绩差的学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可能是:没有事情可以做,或者完成不能完成任务,同学们可能会慢慢变得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想法,养成了懒惰、散漫的习惯;而不能完成任务的同学就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很可能会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太难学,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种教学效果无疑是非常不理想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对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情况要心中有数,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设计的任务在难度上应是分层的:既要完成较深层次的任务,又能适应基础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得更深入;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面前,给他们做一些低难度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更多地关心他们,多开“小灶”,给予他们尽可能详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要尽快地缩小和同学之间的差距。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任务驱动并非万能,许多内容都不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甚至适用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因此,要正确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必须对任务驱动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运用,才能正确地运用它,需要认真学习,只有从实际出发,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梳理,才能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激励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掌握所学技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教学将取得成功。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