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翻译不只是语际间复杂的符号转换活动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品牌是商品的标志,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判断,甚至决定其购买行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家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商标的全球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可以说,商标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本论文试图从翻译适应选择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商标翻译的策略,从而为商标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翻译适应选择理论概要。
2001年清华大学着名的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理论,并在2004年把自己的思想汇集成《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这一理论是在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指导下,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这一主题理念为指导,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对翻译本体做出新的解释。这一理论主张的翻译原则是“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面、不同方面追求多维适应,并据此做出相应的选择转换。本文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源语言、传播、文化、社会、作者、读者、委托者等相互关联的整体,多维度是指语言维数、维数、文化维数等。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选择转换,而且要注意翻译时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及交际意图。
同时也指出:“整合适应选择”是翻译中最好的译者。「整合适应选择」是指译者产生译文时「多维度适应」,即译者产生译文时的「多维度适应」,然后再加上「适应性选择」的总和。一般而言,一种译品的“多维适应性”与“适应性选择”越高,其“整合适应选择”也就越高。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多维”适应,至少是“三度度”的选择转换,才能做出合适的翻译。
总之,翻译适应选择理论不仅涵盖了语言形式在翻译过程中的转化,文化内涵,阐释交际意图,同时,译者在充分考虑到翻译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后,对翻译策略进行适应性选择。这是一个关于翻译过程中各个相关因素综合考虑的理论。
第二,从翻译适应选择理论角度看商标翻译。
商标在语言上的构成极其简单,它通常是一个单词或词组,它的翻译过程并不受句子、段落、篇章等深层语言的影响。但是,商标翻译不只是语际间复杂的符号转换活动,还是跨文化交际的手段,更多的人都将其作为目的。要实现原文与译文在语言维度、语维性、文化维度性等方面的等值转换是很困难的。对商标翻译的生态环境,应从翻译适应选择理论提出的“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出发,进行研究。运用灵活的翻译方法,翻译出适合译语国家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的佳译,以建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这样才真正有利于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一)维持和平文化维度的原语和译语语言重叠。
人类思想、情感认识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形成了各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相通,由于上述原因,最终使原商标在译语文化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并能在译语国家的消费者心中产生期望的联想意义。取得理想的交流效果。因此,直译无疑是“整合适应性选择”中最高的译法。比如《自然之美》(NaturalBeauty)就意味着这种化妆品可以使人变得更加美丽,所谓美好家庭,就是指这种健身器材能带给人们健康,每个人都健康的家庭自然就是一个好家庭,FreeBird指的是这种衣服能使穿着者感到轻松愉快;而"Crown"(王冠)的婚纱摄影则象征着尊贵与永恒,"骆驼鞋"则代表该品牌鞋子耐穿、耐磨、质量上乘等。这两个译名不仅在语言维持和平文化维度上与原始商标完全一致,而且使商标的交际意图能够在译文中完美地再现出来,有效地发挥了与商标相同的宣传效果。
然而,在使用直译法进行商标翻译时,应考虑相关因素,并注意顺应译语国家的文化和消费者的心理,以免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销售受阻。比如"Poison"香水(有毒),"白色象牙"(WhiteElephant)的意思,比喻昂贵无用的物品)、蝙蝠(Bat,指示恐怖的动物,俚语妓女)等等,如果直接翻译这些商标名,翻译国市场上当然没有人知道。
(二)原语与译语语言部分重叠,文化维度空缺时。
尽管汉、英两种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但英语却是拼音文字,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在某些地方,它的发音与拼音的发音比较相似,这给商标的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当文化维度空缺时,运用音译方法来处理,不失为良策。此法简单易行,易操作,并且使译名和原名读音相统一,方便消费者记忆。例如"太极"(Taiji)、"海"(Haitian)、"长虹"(Changhong)、"Dove"(德芙)、"Pond's"(旁氏)、"Clean和Clear"(可口可乐)等等。有的时候,为方便外国消费者,译者会根据音译原则,对译名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格力"(Gree)、"美"(Midea)、"百雀羚"、"Johnson"(强生)、"Handsome"(汉森)等等。
但是,在使用音译方法进行商标翻译时,还需要考虑到翻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恰当地使用了与译语中某个单词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会不会造成不愉快的联想。比如《西子》香皂翻译成Shitze,和英语里的Shits(可恶的,可恶的)谐音,这种香皂在国际市场自然会遭到冷遇;就像CokeCola饮料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译者把它译成“饥渴”,这样的译名一定会给人留下坏印象,根据中国人对吉祥喜庆话语的偏好,翻译成“可口可乐”,从而达到了理想的交际效果,这样,这种饮料就在中国市场上卖得很好。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