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着更大的技术壁垒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新的技术壁垒阻力。
目前我国75%的能源依赖于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较大。在2006年,我国第一次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美国8个百分点,成为全球碳排放大国。同时,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所占比重较小,因此,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对国家各部门碳排放的统计,中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也是最高的。随着低碳经济新潮流的兴起,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更严格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使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着更大的技术壁垒。
(一)技术标准比较严格,妨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据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的全国抽样问卷调查表明,2009年我国有34.3%的出口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今年以来,出口直接损失574.32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68.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78%,比2008年增长了1.24个百分点;企业新增成本246.25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5.53亿美元。抽样调查表明,影响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主要贸易伙伴的TBT措施集中在产品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毒害物质限量要求、标签和标志要求、包装和材料要求5个方面,其中,产品绿色;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2010一季度,我国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加拿大非食品类产品共计509批次,受阻扰的前三个类别是轻纺、玩具和机电,受阻挠的产品,221个批次被暂停,图1所示为115批,105批。根据阻塞的原因分析,阻碍人体健康的产品有220批次,占阻碍产品总数的43.2%,有96批产品因化学物质污染而受到污染,造成阻滞总批的18.9%;其它阻碍因素包括产品的电气和化学性能不合格、产品质量不合格,没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标签和包装。就出口地区和国家而言,欧盟、美国、加拿大是我国出口产品设限的主要地区和国家。尤其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设限批次的出口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今年一季度我国非食品类产品出口欧盟受阻批次为32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5%。此外,日本对我国产品设限的批次也大幅度增加,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产品出口受阻批次为2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0%,见图2。而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国家作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对产品技术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严重制约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二)涉及的产品领域逐步扩大,重点行业面临困境。
技术壁垒是在低碳经济环境中的综合体现。当前技术壁垒多按行业划分,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要求,但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技术壁垒主要是针对产品低碳特性,包括我国所有重点出口产业,并且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延伸。近几年,发达国家针对玩具、家电、食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制定了一系列低碳标准,并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封锁”,力图占领技术制高点,提高技术壁垒。
欧盟于2007年8月11日发布了《Eco-DesignofEnergy-usingProducts,简称EuP指令),简称EuP指令。这一指导思想为耗能产品环境化设计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法律框架,其核心是生态设计思想,它几乎涵盖了除汽车以外的所有耗能产品,并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出环保要求。EuP指令执行后,除了汽车以外的几乎所有耗能产品都要加上CE标志才能进入欧洲市场。对不符合EuP指令的进口,欧盟将进行审查,停止销售,甚至要求进口产品从市场退出。截止到2009年底,欧盟共发布了12份针对反倾销措施的TBT通知,除了针对洗衣机生态需求的执行措施还在起草阶段之外,其他措施均已以欧盟委员会法规的形式正式发布。遵照EuP指令执行措施之一《家用和办公电子设备待机和关闭方式用电的生态设计要求》的条款,在待机模式下,在2010年相关产品关闭或重新启动时,功率消耗不能超过1W,2013年不能超过0.5W,包括以家电、家庭为主的信息技术设备、消费电子(主要是音像产品)和玩具、休闲与体育器材四大类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欧盟能源出口的全部产品。欧盟于2009年10月发布了新的ErP指令,将其产品范围从直接耗能产品扩大到间接耗能产品,使受限制的出口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对欧盟EuP指令和新ErP指令的修改中,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严格,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后期检测等环节都需要增加成本。第二,企业面临着技术难题。根据目前欧盟颁布的实施措施,一般要求分阶段实施产品能耗标准,并在后续阶段不断改进产品技术要求。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技术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只能满足欧盟有关技术标准的前期要求,对后继要求较高,加大了企业出口难度。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