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英国食品消费品的国内运输能源消耗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9-25 09:00:02

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激发公众对CO2减排的兴趣,并引导低碳消费,掀起了一股在食品上标榜“食物里程”(FoodMiles)的风潮,引起各国政府、食品商人、消费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一些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正在研究开发产品碳足迹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标准,相关的国际标准也即将出台,为将“碳标签”引入商品贸易中铺平了道路。对出口产品进行“碳标签”认证。在这方面,“食品里程”、“碳标”及其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潜在影响,是近年来国际上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食物里程”(FoodMiles)的概念首先是由英国提姆•朗教授在90年代初提出的(Paxton,1994)。粮食里程是指从来源地到餐桌的总里程,它包括一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实际距离:从农场到食品加工厂;从食品加工工厂到物流仓库;从物流仓库到批发商;以及从批发商到零售店之间的物理距离。吃得时间越长,就意味着消耗更多能量,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个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受到一些欧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在2003-2004年期间,英国媒体多次报道,购买和消费当地农产品(即食品里程较短的农产品)是消费者减少碳足迹、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的最简单的方式。在2006年,英国农民周报(JohnBallingalletal,2008)提出了“当地产品才是里程友好的产品”这一口号,从2007年开始,“食物里程”一直受到英国消费者的关注。顾客通常认为,购买从农田到餐桌之间购买最短的产品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树立绿色环保在公众中的责任和形象,英国一些大型超市开始在进口经由航空运输的商品上添加“航空运输”标签。特易购(Tesco)和玛莎(Marks&Spencer)均宣布斥资推出该标签项目。Martha宣布,开始实施两亿英镑的五年期计划,在2012年前实现碳平衡,为供应商提供环保方面的新要求;保证减少航空食品的进口,并在这类产品上加上空运标签。同时,特易购启动了5亿美元的环保项目,承诺减少公司的碳足迹,鼓励消费者购买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这项“食品里程”活动让很多普通英国消费者认识到,更多地购买当地产品,以减少他们的碳足迹。

除了英国之外,“食品里程”也受到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WWF、世界土壤学会(WSA)、美国旧金山本土饮食学会(Locavores)等均对“食物里程”运动表示支持。在美国本土饮食主义者协会鼓励人们在家中附近100英里范围内购买和食用当地食物,从而采取实际行动,保护世界环境。在澳大利亚,支持“食物里程”概念的机构包括澳洲资源保护基金会(ACF)、悉尼食品公平交易协会(SFFA)、拜伦郡委员会(BSC)等。一家“百里咖啡馆”于2007年在墨尔本开业。

从整体上看,“食物里程”这个词只是食品运输距离的名词,曾经成为欧美许多消费者购买低碳、环保、有益于可持续发展产品的选择。但是,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食里里”是一种不科学、不严格的农产品碳足迹和环境可持续性指标,对广大公众和消费者产生了严重误导。

由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2005)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就能源消费而言,从西班牙进口番茄,比英国温室温室大棚生产番茄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少,对环境的可持续性有利。Saunders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即便将从新西兰到英国的远洋运输因素考虑在内,新西兰奶制品、羊肉、苹果和洋葱的生产所消耗的能源还是少于从英国本土制造奶制品。该研究确认,与食品运输有关的大多数环境成本主要来自进口国国内运输,而非国际运输。DEFRA(2005)注意到,英国食品消费品的国内运输能源消耗占运输能源总量的82%。一家英国一家食品店要购买20公斤食物,需要驾车行驶6.4公里,耗电25.6兆焦耳。同样数量的能量,足以将20公斤粮食从海上运输8500公里(Heyesetal,2008年)。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消费者驾车前往6.7公里外购买有机蔬菜,释放出比大型超市冷藏、包装、运输甚至配送到消费者家门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大(DavidColeyetal,2009)。

因此,从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来说,购买和消费“食物里程”短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多情况下,购买和消费本地产品甚至会增加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所以,究竟如何确定整个生命周期的食品碳排放,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产品碳足迹信息,是继沸沸扬扬的“食物里程”热后,业界需要冷静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