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进口产品反倾销措施有哪些?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9-04 09:00:05

面临外国企业这种低价倾销的不公平竞争,大陆聚酰亚胺-6,6切片已不可再坐视不理了。因此,以神马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最终选择了利用贸易救济的法律武器,努力反击。2008年9月25日,代表中国大陆的神马神马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向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台湾等地区的进口聚酰胺6,6切片工业申请向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聚酰胺-6,6切片工业提出申请。

(一)调查机关依法立案调查

商业部接到申请企业的申请后,认真审阅,迅速反应,在32个工作日内作出立案决定,并于2008年11月14日正式立案,本品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台湾等地的进口聚酰胺6,6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按照WTO《反倾销协定》和我国《反倾销条例》等有关规定,要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要件:被调查者的产品存在倾销,二是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三是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按照以上规定,商务部依法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对外国(地区)企业倾销进行调查时,调查机关通过发放调查表、听取和接受利害关系方的意见、前往国外(地区)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等程序,最终计算出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台湾地区企业的倾销幅度。

为了调查国内产业遭受损害的情况以及损害与倾销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机关遵循法定公开程序,依次登记参与损害调查活动;设立工业损害调查小组;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听取利害关系方陈述;初裁前实地核查;初步裁定和公告;初裁后接受评论意见;举行听证会;终裁前实地核查;终裁决定前的信息披露;发布终裁公告等。依据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证据,对同类产品、国内行业、行业所受实质性损害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二)国内外国(地区)企业积极参与工业损害调查

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产业损害调查,以维护自身利益、争取有利结果。自立案之日起20天内,共有14家国内外(地区)利害关系方企业向调查机关申请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积极准备应诉。在这些企业中,有1家是中国大陆生产商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马公司);在国外(地区)生产商/出口商4家,美国首诺有限公司(RADICICHIMICAS.P.A,以下简称兰蒂奇公司)分别是美国首诺有限公司(SolutiaInc.,美国英威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国英威达公司)、英威达纺织品(英国)有限公司(INVISTATextiles(U.K)有限公司(U.K)Limited,下列简称英威达纺织品公司);中国大陆9家进口商,分别是泰诺风保泰(苏州)保温材料有限公司、金发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荣华涤纶有限公司、上海化工供销有限公司、杭州帝凯工业布有限公司、温州龙华日用电子有限公司、杭州永昌锦纶有限责任公司与裕鑫集团。

调查期内,上述企业认真填写调查表,积极提出意见,就具体问题向调查机关提出陈述意见,充分行使作为利害关系方享有的程序和实体的举证和抗辩权利。

(三)国内工业初具规模

在对案件进行调查时,国外(地区)被诉企业向调查机关提交了申请,对所调查产品和国内同类产品的认定提出异议。中国大陆企业生产的聚酰胺-6,6切片与该公司所研究产品的几个规格不能相提并论,而国外(地区)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其性能稳定,主要用于高端市场,中国大陆企业生产的聚酰胺6,6条条不能替代进口被试产品。

对国内类似产品的认定,是进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的依据,确认同类产品,才能认定生产类似产品的国内产业,并据此认定国内产业是否遭受了实质性损害。类似产品的认定如果被推翻,就等于推翻整个反倾销案。聚酰胺-6,6切片是化工行业的专业原料,隔行如隔山,对于调查者而言,全面研究各种切片分类、物化性质、用途等细微差别并不容易。为了确定国产聚酰胺-6,6切片与进口被调查产品有无相似之处,调查机关投入大量精力,发放补充调查表,对国内企业的生产线进行实地考察,咨询行业专家,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分析被诉企业提出的特种工程级聚酰胺6,6片,民纺级聚酰胺6片6片、原料级树脂、工程级切片和纺织纤维切片的细分类法等问题,最后通过大量笔墨对国内生产的聚酰胺-6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认定,6切片和进口被检产品属于同类产品,夯实了个案工业损害调查工作的基础。

商务部对聚酰胺666切片反倾销案进行初步裁定,历时半年多。9月25日,商务部发布第44号公告,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美国、意大利、英国、初步裁定,法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聚酰胺-6,6切片反倾销调查报告,认定原产于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聚酰胺-6。6条条存在倾销,聚酰胺-6,6切片在中国大陆有实质性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根据初步裁决,决定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也就是说,从2009年6月26日起,在进口原产于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台湾地区生产的聚酰胺-6,6切片时,根据初步裁决所定的倾销幅度,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缴纳保证金。

首次公告之日,国内企业略微松了一口气,初裁的胜利让企业将诉讼打得更有信心,也让国外倾销企业的倾销行为有所收敛。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