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
医学的发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然而,鉴于细菌耐药性日益加剧,我们比较了中西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历史。发现当前细菌耐药危机的根源在于西医的理论缺陷,而当前的医疗体系正是以西医院为主体的。因此,解决这场耐药危机只有一条路——将西医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与细菌和谐共存的现代医疗体系。本文分析了细菌耐药危机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细菌耐药性的现状。
国内监测发现,2003年耐药葡萄球菌的比例为0.17,2008年上升至0.34。2003年0.25,2008年,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超过0.77。监测专家发现,一些细菌产生了超广谱酶,可以水解抗生素,抵抗人类开发的7~8种广谱抗生素1。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0.70,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0.80,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0.70以上,居世界第一。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中国仅20多年,其耐药性已达到0.80。同时,耐药菌治疗的成本是敏感菌的100倍,从而急剧增加抗感染治疗的成本。例如,美国每年增加100亿美元用于处理耐药菌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同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需要400亿美元。在一项关于儿童肿瘤患者的研究中,由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或直接导致0.15例患者死亡,在一家医院流行,可提供治疗和愈合数据记录的患者的初始死亡率为0.53(23/43)3。由此可见,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危机。
细菌耐药危机的原因。
毫无疑问,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是由于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大量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滥用现象。有些人将其归咎于检测力量的薄弱和一些医务人员的急功近利3。然而,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是加剧了耐药危机的发生。问题的真相在于我国医疗体系的设置。在医疗体系中,医院分为盈利医院和非盈利医院,非盈利医院分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分为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其中省、市、县级医院可分为中医院和西医院。然而,长期以来,中医院在政策保障和投资机制、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国粹日益被西化和边缘化。通过比较中西医理论,不难发现西医理论在细菌引起的疾病问题上并不全面。由于中西医理论的起源和文化背景不同,分析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西医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基于人体解剖,探索人体器官结构,注重实体病理变化,从局部、微观、静态、研究细胞、分子、基因变化、细菌、病毒、疾病原因、位置、病理变化的理解更具体、更深刻。因此,人们称西医为形态医学,因此它也诞生了细菌致病理论等理论。
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受古代科技水平落后的影响,人们在长期的临床医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解剖直观的方法了解内脏功能和病理变化,其作用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医学需求的高度复杂性,借用解剖方法难以建立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在当时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古代医生采用了表达知识(问题·阴阳印象理论)、外部投资(灵枢·外部投资)的理解方法,通过对活生命体的观察和分析,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注重功能形态。当然,解剖学知识在中医理论的诞生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但在理论体系建立完成后,解剖学知识的组成和作用已经退居了非常次要的地位。人们称中医为状态(即‘象’)医学6。中医理论以整体经络理论为指导体系。它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社会是和谐统一的。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中医强调预防疾病的理念,即预防疾病,预防疾病和变化。因此,建立治疗方法,包括:纠正和消除邪恶,缓解症状和紧急情况,治疗和治疗,调节阴阳,调节气血,调节脏腑,调节精神7。通过比较两种医学思想,不难发现西医主要将传染病归咎于身体以外的细菌和其他外部原因,即上述细菌致病理论。因此,在传染病的预防或治疗方面,西医治疗主要采用一种方法——抗菌药物的预防或治疗(最近也出现了免疫治疗方法)。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医疗体系的建立主要是西医院,因此形成了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的局面,甚至失控,成为一种滥用的抗菌药物。由于上述原因,它来自于现行的重西医理论
化解耐药危机。
一旦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方案就会变得清晰起来。细菌耐药危机是人类医疗行为的结果,也反映了当前的医学并不完美。创造完美的医学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梦想,中西医结合就是其中之一。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如何将中西医结合起来。一个几乎一致的观点是,中西医结合是历史上不可避免的。赵志明、蔡辉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出,未来医学将以中医思维模式为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的新医学8。然而,这种新医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细菌耐药危机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为了避免这场危机,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借国家医疗改革的机遇,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以下两点:一是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使用抗菌药物。第二,更重要的是,改革当前的医疗体系,改变当前西医轻中医的理念,引导临床医生和公众重视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与外国西方医疗技术一起建立中国现代医疗体系。一旦形成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医疗体系,它将是一个疾病预防医疗体系,一个与细菌和谐相处的医疗体系,将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健康理念,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当然,包括人与细菌的和谐),最终解决细菌耐药危机。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