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肿瘤科特有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

来源:华文易迅 时间:2023-05-29 09:00:04

各医院肿瘤科均有其独特之处,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研究表明,在化学疗法中,毒物颗粒可能会产生毒性微粒,而毒害性微粒,而这些颗粒是肉眼看不到的,在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或工作台表面可以检测到抗癌药物,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被人体吸收[1]。

肿瘤科特有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决定了肿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危险,据报道,肿瘤科护士中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5.8%和67.7%[2]。但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对化疗药物管理不够规范,化疗药物防护装备不足,操作者缺乏必要的防护装备,目前,国内外已证实,化疗药物不仅对应用它们的患者有副作用,而且严重威胁着化疗药物的配药和医护人员的健康。[3]而护士在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时,Hirst等[4]从肿瘤护士尿中检测到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所有这些问题都威胁着长期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护士的健康(以及医院),因此,提高化疗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化疗药物的使用,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是确保化疗护士自身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5]一、风险因素:

1.1缺少相关知识。

1.1.1由于护士教材中提到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的内容较少,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防护认识不足。根据调查,50.9%的护理员前臂受到有毒药物的污染,而手部则高达58.8%,被刺的也高达58.8%[6]。

1.1.2护士工作繁重,配置化疗用急,防护不及时。

1.2使用抗肿瘤药物。

1.2.1粉剂安瓿打开或瓶装药液抽吸后,拔针时可能会有肉眼看不见的溢液,形成有毒的微粒气雾;

1.2.2橡皮塞压力过大,可以看到药物喷出,溅到皮肤、头发、衣物上;

1.2.3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使药物向空气散开;

1.2.4安培时未使用的药液暴露在操作台上;

1.2.5操作时有时针栓脱落,药物外溢;

1.2.6将化疗药物瓶随意丢入垃圾箱,注射器针头随机放置于盒内,空气中暴露挥发;

1.2.7更换化疗药液时,没有对手进行保护,被污染的手没有彻底清洗就吃东西。

1.3意外伤害。

1.3.1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不慎被针头、安瓿损坏;

1.3.2肿瘤病人的血液、体液、呕吐溅到护理人员皮肤粘膜。

1.4公共空间使用情况:

1.4.1例如同一病房,同一房间使用厕所;

1.4.2对受污染病人的床单、衣服、排泄物进行处理,这些无意中通过呼吸道、皮肤粘膜进入人体,损害身体。

2护理防护

2.1重视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2.1.1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化疗专业培训,使其发挥药效,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化学疗法可能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因为抗肿瘤药物无法区分健康细胞和肿瘤细胞,体内正常细胞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也会受到影响,让护理人员自觉维护安全;

2.1.2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轮岗。对化疗组护士每半年一次,对化疗治疗护士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白细胞及其分级、血小板、肝肾功能,发现有问题要及时转移,育龄期间,孕妇不能安排在配置室工作,对化疗室的护士实行岗位轮换,以减少肿瘤药对机体的伤害。

2.2化疗药物实施程序:

2.2.1使用保护装置。

在一楼换装时,应首先换衣服;戴面罩、防护眼镜,穿过缓冲间到达操作间,戴无粉乳胶手套(厚度应大于0.07mm)[7];或者双层聚乙烯手套[8],是最有效的保护手套,而其它橡胶手套则没有保护作用,因为橡胶手套具有弹性,增大变薄后出现许多小孔。药品可以通过这些小孔被皮肤吸收,因此在与抗癌药物接触时,可以先带上手套,然后加上弹性橡胶手套,这样比较安全。清洗消毒后铺上一层是吸水材料,下一层是防水材料的双层一次性保护垫,这样药液溢出后易于收集处理。

2.2.2配药

2.2.2.1遵守使用程序,保持药物的无菌和药水的吸收性。用小砂轮锯在它的培根根部,先轻敲它的顶端,这样才能保证药液不留在它的地方,然后用75%乙醇溶液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包好,轻轻撕开,当安培折断时药物在空气中扩散,雾化,或划破手指;

2.2.2.2在使用小药瓶时,用无菌纱布包住针头和瓶塞部位,避免药液外溅、药瓶要抽气,防止瓶内压力过高发生药物泄漏;

2.2.2.3瓶装粉末药水的溶解方法:用12号或16号针,插进瓶塞少许后慢慢注入药瓶,接着取出相应体积的空气,摇匀溶解后吸尽药液,吸取药液时不要向瓶中加压,以防药液压力过大而喷出药液;取药后,将药液放入瓶内,并进行抽气和抽气,避免药液排放到空气中;

2.2.2.4抽取化疗药时要注意针头和针头紧贴在一起,以免松开,抽吸药物不能超过3/4,而且是药液外渗;2.2.2.5药液在软包装输液袋内,再回抽气,可避免病室护士在给药或换液的时候袋内压力过大而引起药液外漏;

2.2.2.6把配制的药液放在层流细胞毒安全柜里,打开风扇,或者放在可密封的专用塑料袋里。

2.2.2.7废安,将小药瓶与保护垫放在一个专门的可密封的塑料袋里,防止药物挥发污染空气。

2.2.2.8在操作台柜和柜中,脱手套、防护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消毒后,用75%的乙醇溶液消毒。

2.2.3用药。

专业护理人员在服用抗肿瘤药物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使用时要戴口罩、帽子、聚乙烯及乳胶双手手套,以防感染。

2.2.3.1静脉滴注药液时应采用封闭式输液方法,以避免毒气从排气孔中漏出和液体排出后污染物品的处理。

2.2.3.2使用莫菲式滴管进行静脉给药时,莫菲式滴管要先用无菌纱布围在滴管上,加药速度不要太快,以免药液从管口溢出。

2.2.3.3给药时针和针栓连接牢固,防止分离药物喷出。

2.2.3.4取下手套,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彻底清洗手,并用清水漱口,洗手和漱口是减少污染、防止药液进一步吸收的重要步骤。

2.2.4粪便的处理。

受化学治疗的病人48小时内血液和体液受到污染,因此,处理化疗病人尿、粪、呕吐、分泌物时,一定要戴上两套手套以防止污染;化疗病人便后便后要多次用水冲洗,医护人员最好有自己独立的卫生间。

2.2.5化疗药物外溢和外溢的处理

2.2.5.1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他人接触;

2.2.5.2若药液溢出桌面或地上,应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肥皂水擦拭,配好后拖地;

2.2.5.3若粉剂则用湿纱布轻轻地擦拭,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药液清除完毕后,用清水和75%的乙醇溶液反复擦拭;

2.2.5.4当操作人员误入眼睛时,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皮肤被药液污染后,用肥皂水清洗,然后用流动水冲洗;

2.2.5.5把所有受污染的物品和用来清洗药品的物品放在专门的密封垃圾袋里。

2.2.5.6化学疗法、医疗废物、废物处置。

(1)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和针头、将空安瓶手套放置在专用密封袋内;给药后,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等放置在专门的密闭污染袋中,进行集中处理;

(2)口罩、防护服置于密封袋内,经1000度高温焚烧;

(3)使用化疗药物的污水,首先在医院内污水系统中对细胞毒剂进行灭活或化疗破坏后,排出体外;

(4)化疗病人的尿液都含有少量的药物,这些都是高温焚烧,以防止环境受到污染。

小结

在提高与抗癌药接触的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调动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做好与抗癌药接触的护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杂志推荐


常见问题

Q: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一稿多投吗?
A:一稿多投的行为是典型的学术不端的行为,是国内外学术界都明令禁止的行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权归属的问题,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经被某个杂志社录用,或者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用,就会涉及到版权纠纷,作为杂志社都会保护本社的合法权益,到这时作者就会比较麻烦,吃官司都是小事儿了,被打入黑名单降级降职影响可就太大了。
Q:职称论文发表对时间有限制吗?
A:职称论文发表并没有明确规定截止时间,需要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自己安排发表时间,一般职称评审,各地区都会明确规定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们结合这个日期来考虑何时发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区职称评审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间,有的地区要求7月中旬开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则是要求8月中旬交,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截止时间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不同,申报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确保自己的文章已经见刊并且被相应的数据库检索即可。
Q:网上发表论文如何防骗?可靠网站与可疑网站如何区分?
A:由于发表论文的需求远远多于杂志版面的供应,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审稿难!审稿慢!选择论文发表网站发表表论文确实能解决以上问题。卖方市场的出现加之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就导致出现先付款后发表的现状。论文发表网站正规与否是通过网站从始至终所提供服务体现出来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时间差都会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可以通过您的智慧来避免的。因为不是所有论文网站都是骗子,你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没保障的网站,选择可靠的论文发表网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准备?
A: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